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版權所有????藏ICP備18000039號-1????
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33號

秋日的雅魯藏布江畔,核桃樹影婆娑。在加查縣,一場場“核桃樹下話團結”的活動,讓各族群眾圍坐一起,話家常、談發展、感黨恩。
近年來,加查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,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納入“一把手工程”,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掛帥的領導小組與工作專班,制定細化方案、建立26項制度,累計安排專項經費1517萬元,推動創建工作制度化、規范化。如今,加查已創成自治區級模范單位20個、市級106個、縣級全覆蓋,并于2022年榮獲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縣,2024年承辦山南市經驗交流現場會,示范效應持續放大。
在全市首家縣級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館”,展板與實物串聯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脈絡;“紅石榴”驛站、民族團結廣場、團結街、“宜加”同心公園等陣地,把團結教育融入日常;新媒體專欄、主題宣講、文藝作品與宣傳片同頻共振,常態化開展的演講比賽、運動友誼賽、共度節慶等活動,讓各族群眾在共居共學、共建共享、共事共樂中更加堅定“五個認同”。
走進冷達鄉共康村,核桃種植戶索朗次仁正將剛下樹的核桃裝車。“以前核桃只能賣干果,現在有了核桃肽、核桃油深加工,價格翻了幾番。”在加查,特色農牧業、文旅與民族手工等富民產業協同發力,藏木、加查水電站等相繼投產,就業渠道不斷拓寬,2024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總量居全市第一。
縣、鄉、村三級物流體系與“無證明縣”改革,讓辦事只跑一次;放寬落戶與隨遷子女入學政策,讓各族群眾更好融入城鎮。“宜加一家親”更是架起鄂藏兩地的“三交”橋梁,1200余名青年學生、僧尼和群眾參與國情教育等活動40余場次,在宜昌設立就業基地2個、創業中心1個,長江大學西藏高原核桃產業研究所落戶加查,98名加查籍高校畢業生和群眾在宜昌就業,“走出去、請進來”的模式,拓寬了視野、增進了認同。
加查縣將“黨建+基層治理+民族團結”深度融合,把團結理念寫入村規民約、融入日常管理。近三年來,全縣未發生涉民族因素矛盾糾紛或案事件;和美鄉村建設投入3.4億元,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顯著改善,非遺“哲巴卓舞”“木碗制作技藝”等在傳承中創新,成為增收與自信的金鑰匙。
現在的加查,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,在黨的領導下同心同向同行。“核桃樹下話團結 雅江河畔感黨恩”正成為這片土地溫暖的日常與堅定的信念。